8月4—7日,两场聚焦外语教学与AI融合的学术活动在京接连举办,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唐施祺与医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王磊两位老师参与了全部活动。
4-5日的“外语类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创新外语教育在中国学术论坛”上,多语种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教育部外语类虚拟教研室学科协作组组长、暨南大学赵雯教授致开幕辞。随后,山东大学王俊菊、南开大学张文忠等教授分享虚拟教研室建设经验。4日下午,文秋芳教授团队展示虚拟教研室常规教研活动,围绕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下的教学实践、教材使用等交流成果。5日上午,作为虚拟教研室促研员之一,学院唐施祺老师作题为“提升促成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行动研究”的论文汇报,与其他7位促研员一同分享研究成果,其汇报获得与会专家的点评和肯定。
6-7日的“AI在POA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同样干货满满。文秋芳教授以“AI时代的外语教育:四要素新课程模式解析”为题,指出 AI 可作“连接器与增强器”,通过多条途径强化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国政法大学张文娟副教授以“AI赋能POA教材使用”为题,提出了“可迁移性”和“可理解性”两条教材评估标准,作为教材“选、改、增”的依据;首都师范大学邱琳副教授以“AI赋能POA教学:驱动—促成—评价”为题,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展示AI赋能的优势。北京科技大学孙曙光副教授以“AI赋能口译师生合作评价(TSCA)——以视译为例”为题,分析了TSCA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演示TSCA如何升级为TAISCA。接着,参班教师分组研讨实践,经汇报与点评提升了实操能力与数字素养。
参训教师表示,此次培训系统学习AI赋能下的POA课堂教学实践,获得了可落地的技术工具和方法论指导。学院将持续支持教师参训,助力外语教学与科研创新。